仁化縣曆史人物介紹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时间:2025-07-05 05:19:17|浏览:31 次
江士� (1915~1988) 江士�(1915―1988) 名艾,原籍廣東省仁化縣,後移居中山。中共黨員。民國29年(1940)在清遠縣任民眾教育館館長兼鎮中心小學校長,以民眾教育館為基地,組辦劇團、歌詠隊、夜校,團結青年、婦女,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負責成立交通站,通過秘密接頭將情報傳遞給中共粵北特委,編印《戰報》,將戰鬥信息傳給群眾。該報觸怒國民黨政府當局,被特務監視。1942年,接中共地下組織通知,撤離清遠縣。1943年到福建入讀音樂專科學校,畢業後於1947……[詳細] |
黃梅林 (1876~1928) 黃梅林生於1876年,又名黃德安,出生於仁化縣石塘鎮黃伍村農民家庭,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第五區農民協會常務執行委員。1925年春,黃梅林在石塘京地鄉組織農民協會,成立京地農會,並任農會會長,向農民廣泛宣傳革命道理,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1926年5月推選為出席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代表,6月當選為第五區農協會籌備委員會主任,7月當選為第五區農協會常務執行委員。1928年,國民黨先後調集四個團的正規軍和本地反動武裝,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詳細] |
鄧祝三 (1902~1927) 鄧祝三(1902-1927年),董塘鎮董中新大門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於1925華參加農民協會,曾在北江農軍學校讀書,畢業後任第五區農民協會執行委員。1925年至1927年的仁化農-動中,他是農民自衛軍的負責人,打土豪分田地積極堅決,與土豪武裝戰鬥時身先士卒勇敢機智。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中共仁化縣支部針對急轉直下的險惡形勢,決定派遣鄧祝三等率領五區農民自衛軍140多人與曲江、樂昌的農民自衛軍匯合北上,支援武漢革命政府,討……[詳細] |
朱可權 [明] (1628~1644) 朱可權,字海洋,董塘鎮大富人。明崇禎年間(1628-1644)舉人,又是清貢生。曆任南直(今江蘇省)丹徒縣尹、潛山縣知縣、行取兵部車駕司主事。著有《曆試草》、《勸民歌》、《守城十則》等書。清巡撫鄭宣雲:讀《曆試草》知其文章,讀《勸民歌》知其政事,具此兼長洵國土無雙也。……[詳細] |
葉夢熊 [明] 葉夢熊,字海洋,董塘鎮江頭人。自幼英敏,聰慧好學,弱冠之年,榮膺貢生。1639年(明萬曆已卯年)起任江西定南縣令,福建建寧縣監察禦史、浙江仁和縣理(煩?)治。因政績顯著,升任浙江紹興府知府。至年六十歸裏,授奉政大夫子稱號。……[詳細] |
蒙英昴 [宋] (1229~1294) 蒙英昴 (1229-1294),字宗文,號君恩,仁化縣城口恩村人。少年聰慧敏捷,七歲就能吟詩,十五歲便蜚聲文壇,成為一方才子。二十七歲時登南宋丙辰科五甲一百三十九名進士,與文天祥同榜。此後,初出任道州學正,因政績顯著被薦為國子博士(京城官員子弟之最高教官)。後來因不願巴結、逢迎而疏遠,得罪了當時的權奸賈似道,被貶謫為健康府教授,再改職貶惠州香山。這時,宋元戰事頻繁,官員艱缺,才得複被輾轉起用為平江府察推。由於德才卓著,朝廷欽命擢升為浙東……[詳細] |
譚甫仁 (1910~1970) 譚甫仁 (1910年-1970年),學名譚廣基,花名震古。仁化縣城口鎮城群村紫震街人,少年時就讀於城口國民高等小學。1925年,仁化農-動風起雲湧,他即在城口參加減租、減息、退押等鬥爭。1926年11月參加北江農軍學校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初,他在城口籌備組織農民協會,任農會秘書。1928年春,“國民黨仁化縣清黨委員會”對農民協會和農軍進行猖狂圍剿,他北上湘、贛尋找革命隊伍未果,返粵途中加入南昌起義失敗後南下的紅軍。第二次國……[詳細] |
蒙天民 [宋] 蒙天民 字完初,仁化城口鎮恩村人。他從小勤勉好學,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以詩文冠甲鄉裏,次年登己未特奏科一甲十二名進士。由於他學識淵博,性慧心平,又深諳仁化的民情土俗,即於慶元六年(1200)詔敕其為仁化縣知事(縣令)。蒙到任後,以振興桑梓為己任,建築營堡、設立關隘、開通渡口、興辦學館、選用人才,尤其重視水利農桑,獎勵耕織,常親臨各地巡視,體察民情疾苦。他平生耿直,從不虛幻狂言,對違法犯禁者,不論親疏內外,處置一視同仁。嘉泰三年(……[詳細] |
關逸庭 關逸庭(―1974)字兆燕,男,仁化鎮老城人,仁化名中醫師。他從小學醫,繼承祖父醫術,二十多歲就在仁化縣附城行醫,一生從事中醫事業。他秉著治病救人、行善積德的宗旨,運用自己高超的醫術,服務廣大群眾,是當時仁化縣最有名、最受愛戴的醫生。他擅長中醫內科、兒科,尤其精通麻疹,建國前是“仁化中醫師工會”會長、“仁化國醫砥柱社”社長,1946年經兩廣考詮處考核合格發給中醫師執照。建國後,他組織開辦“城關聯合診所”,1968年被吸收進入仁化縣人民醫……[詳細] |
吳少周 (1917~1977) 吳少周(1917―1977)男,聞韶鎮江南村委會江頭村人,農民家庭出身。由於不滿當時的國民黨統治,1934年在江西省白雲縣參加革命,投身革命鬥爭事業。先後任江西省邊界白雲紅軍一大隊通訊員、班長、大隊長等職。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起任新四軍一支隊排長、連長、大隊長。1946年任蘇北軍區海濱總司令部作戰參謀。1949年任蘇南軍區總隊參謀長。建國後,先後任華東軍區人民武裝部二科參謀,浙江省軍區金華軍分區司令部副科長,建德縣兵役局局……[詳細] |
李仲生 (1911~1984) 李仲生(1911―1984)男,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人。李幼時聰明好學,隨父學國畫書法。民國十九年(1930年),入廣州美專學習。民國二十年,入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同年於杭州西湖寫生時結識日本油畫家太田貢・田阪乾二。民國二十一年,參加組織“決瀾社”,與常玉、關良、王齊遠、梁錫鴻等9人聯展。同年,在日本畫家太田貢・田阪乾二的推動下,與廣東同學梁錫鴻東渡日本,入日本東亞高等預備學校日文專修科學習。民國二十二年又入東京日本大學藝術係西洋畫科學習……[詳細] |
餘木財 (1945~1998) 餘木財(1945.9―1998.9)男,董塘鎮新蓮村委會人。1961年應征入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隊,1966年12月參加工作,1980年6月入黨,並參加公安工作。曆任董塘公社公安員、派出所辦事員、副所長、所長、董塘公安分局局長、教導員、縣公安督察隊正科偵察員。他在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秩序、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等鬥爭中,秉公執法。尤其在一些案件中牽涉他的親戚朋友時,他認法不認人,用他的話來說是“案犯對我來說沒有親戚朋友之分,我認識的案……[詳細] |
劉興傳 (1898~1948) 劉興傳(1898―1948.8)又名劉聲全,男,仁化縣長江鎮淩溪村委會劉屋村人。1946年冬,參加崇仁汝人民反征救命團被編入淩溪常備隊,他在本地發動群眾進行反霸、繳槍、收稅、維持社會治安、籌備部隊供給等革命活動。1947年5月,淩溪農民協會誕生,他被選任農會會長(又名村長),他竭力為農民做好事,辦實事,幫助農民解決生活、生產上的困難,深得村民稱頌。1948年,8月,國民黨南雄縣參議員、百順區區長鄔錫金配合“隆昌”部隊,調集百順區保安團3……[詳細] |
黃曆傳 (1908~1948) 黃曆傳(1908―1948.6)男,仁化縣長江鎮淩溪村委會園�村人。1947年5月參加中共五嶺地委暨粵贛湘邊區人民解放總隊,被編入鄭彥文(楊桃)大隊當戰士。在部隊他積極參加各項政治鬥爭,常到各村去發動群眾,鬥地主豪紳,繳0、糧食和其他財產,開展得有聲有色。1948年6月,總隊主力團團長葉昌率隊攻打長江,黃曆傳編入爆破班。戰鬥打響後,黃曆傳在戰友掩護下,抱著0包,衝向周文山自衛隊部門樓,當過錦江橋時,被敵人哨兵發現,遭受敵人射擊,腹部中彈……[詳細] |
溫安勝 (1907~1947) 溫安勝(1907―1947.8.24)男,仁化縣長江鎮淩溪村委會曾洞村人。1946年冬,參加遊擊隊的常備隊,負責聯絡工作。溫安勝入伍後,積極為崇仁汝人民反征救命團、(後)粵贛湘邊區人民解放總隊輸送情報、糧食、物資等,表現出色。1947年8月24日,國民黨葉肇調遣一個美式裝備團分兩路進犯淩溪。當時,總隊第一支隊葉昌部隊兩路阻擊敵人,掩護淩溪群眾堅壁清野,上山隱蔽。經過激戰一天一夜後,總隊見淩溪群眾已安全轉移,主動撤出戰鬥。溫安勝此時在曾洞……[詳細] |
葉盛宣 (1924~1945) 葉盛宣(1924―1945.7) 又名葉萌,男,仁化鎮附城人。1944年5月在廣東省立韶州師範學校畢業後,參加抗日,任中山大學戰時工作隊第二大隊隊員。1945年任廣東西北人民抗日義勇軍東江縱隊西北支隊群虎大隊金星中隊指導員。同年7月在英德縣沙口鎮月嶺下村與敵作戰中壯烈殉國。……[詳細] |
謝鳴皋 (1869~1929) 謝鳴皋(1869―1929.2)男,仁化縣紅山鎮西水村人。1926年7月,參加農-動。當時,他根據第五區農會的部署,在黃梅林、蔡卓文、廖漢忠等的幫助下,發動農民起來,組織西水農民協會,他被選任農會長。1927年2月任魚皇鄉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28年10月,是仁化縣革委領導人之一,主管財糧工作。他忠於職守,把解決縣機關和部隊供給視為自己的天職。他發揮熟悉澌溪山、熟悉群情的優勢,不分晝夜,深入山村,聯係、發動群眾,有力出力,有物……[詳細] |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